知道这5点,叶面肥效果翻倍来
发布时间:2020/01/02 17:54:34
什么是叶面肥?
叶面肥准确来说,应该称为叶面施肥,也叫根外施肥。其实就是将营养元素溶于水中,按一定剂量和浓度喷在植物的叶面上,由叶片吸收并将养分输送到植物体内各部分的施肥方式。起到弥补根系供肥不足、平衡作物营养的作用。
叶面肥有什么好处?
叶子直接吸收和利用有效养分,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,同时可避免由于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而降低其有效性。而且叶面对养分的吸收运转比根部快,有利于及时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。
讲到这里,有果农朋友可能会问,叶面肥那么多好处,是不是就不用根部施肥了?NO!这是错误的概念,根系才是植物专门吸收水肥的器官,叶面肥只是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,结合根系施肥,叶面追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!
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怎么使用叶面肥才能锦上添花,发挥最大效益。
适用时期
与根下施肥相比,叶面肥养分吸收快、肥料利用率高,在果树根系活力降低或根系受损、吸肥能力下降时,可通过叶面施肥及时补充养分。而且叶面肥不受土壤因素的影响,能满足特殊性需肥。
如:遭遇病虫害时;土壤偏酸、偏碱或盐度过高,不利于植株吸收营养的时候;植株遭遇气害、热害或冻害以后。
在作物生长转折期使用也有较好的效果,在猕猴桃上的话,基本是谢花后至转糖期使用,膨大期使用最多。
但是在幼苗期、花期不太适合使用叶面肥,幼叶和花朵都较为幼嫩,施用叶面肥容易产生肥害。
使用效果及生效时间
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与叶片新旧、厚度,植物本身的营养状况,药液本身性质,环境条件等都有关。
角质层薄、叶片活性强的新叶,叶面肥的吸收效果好。
植株生长正常,养分供应充足,喷施叶面肥后吸收得就少,而养分缺乏的植株吸收得就多。
溶液浓度、pH值、溶液表面张力、营养元素移动性等也影响叶面肥的吸收。不同叶面肥适宜的浓度不同,要根据要求调节喷施溶液浓度。
叶面肥一般来说在喷施后15分钟至2小时后开始被叶片吸收,10~15天左右叶片对肥料元素的反应最明显,随后逐渐降低,到第25~30天基本消失。
不过,植物叶片的吸收速度与肥料种类、作物种类关系很大,不同的肥料在不同的果树上发挥肥效的时间不一样。
和根部施肥相比,叶面肥肥效快,有效期短;而根部施肥大约要4~5才能见效,肥效来得慢,但有效时间长。且叶面肥施肥量也远小于根部施肥,经济效益较高。
叶面肥的种类
根据功能可将叶面肥分为四大类
1、营养型叶面肥。氮、磷、钾及微量元素等含量较高,主要用于提供各种营养元素,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,适用于作物生长后期的营养补充。
2、调节型叶面肥。含有生长素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,主要用于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。适于植物生长前期、中期使用。
3、生物型叶面肥。含氨基酸、核苷酸、核酸等代谢产物。主要用于刺激作物生长,促进作物代谢。
4、复合型叶面肥。具有多种功能,既可提供营养,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。
注意事项
1、合适的喷施时间。无风或微风,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的时候进行为好,早上九点前和下午四点后较为合适。严禁在高温时段进行叶面喷肥,否则药液很容易因水分蒸发从而浓度升高,引发肥害。
2、尽可能单肥单用。单肥单用更能确保肥效正常发挥。
3、随配随用,溶解完全溶解了才喷施。叶面肥是直接喷施在植物叶片上的,如果没有溶解完全,喷施在叶片上,不仅难以被吸收,还有可能产生肥害。
4、酸碱度、浓度适宜。一般要求pH值在5-8,酸碱度过高或过低,都会影响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,还有可能对植株造成危害。浓度过低,农作物接触的营养元素量小,使用效果不明显;浓度过高则容易灼伤叶片造成肥害。
常见叶面肥
1、磷酸二氢钾。属无机肥,易吸收,常用于叶面施肥,可快速补充磷、钾等营养,使作物根系发达,提高作物光合效率,促进新陈代谢,改善作物品质。
2、黄腐酸、氨基酸肥。属有机肥,富含活性因子,能刺激植物生长,灌根能刺激新根发生,增加其他肥料的肥效等。
3、微量元素。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小,叶面施肥更加易于补充,减少根部施肥的消耗。